LED企业品牌战略如何跨步向前?
发布时间:2014-3-18 消息来源:天琢照明
导读:因为LED产业发展的态势极其迅猛,LED生产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LED正式投入到生产应用领域,短短的十年间,LED的生产企业已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据统计,仅珠三角地区的LED生产厂家就达到了2600家。
从当前正在进行的珠三角地区照明企业调查获得的一些信息来看,LED企业已经成为照明行业中的主要力量。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照明企业纷纷转型LED,进而试图率先占领市场先机。然而,因为LED产业发展的态势极其迅猛,LED生产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在一方面LED产业形式利好,另一方面又面临生产标准缺失、技术创新滞后、无序竞争等问题的同时,LED企业该如何发力市场竞争?
品牌战略如何跨步向前?
无论是室内照明还是室外照明,LED的生产企业都非常注重自身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品牌是LED企业打开市场渠道的有力法宝,如何建立自身的品牌价值自然成为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有效敲门砖。 事实上这也是照明业界的大佬们品牌铸造与维护的战略性路线。
LED照明大企业因为享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而能出得起大牌,那么中小型LED生产厂家该怎样去开创自己的品牌之路呢?LED的中小企业要想同大企业抢赢起跑线就必须懂得抱团取暖,建立资源共享的模式。当然这种资源共享不能仅局限于照明企业的上游芯片、中游封装和下游应用的范畴内,而应该跨界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同装修工程公司的合作、甚至是电力公司、工程安装公司。此前,李嘉诚介入LED照明产业界,正式开玩LED纳米球灯泡,就是一种跨界资源共享模式下形成的品牌效应。
价格首位还是质量首位?
LED照明企业在进行市场拓展的时候往往会被这个问题伤透脑筋。到底是质量唯先还是价格唯先,正因为纠结于这一问题而导致了目前LED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标准缺失、品质良莠不齐的乱象发生。尤其是LED封装的中小企业,既要面临上游芯片厂商的层层加码,又要应对下游应用商的讨价还价,结果就导致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为了生存,这些LED封装厂商就不得不从芯片技术、发光材料和检测环节进行“瘦身”。恶性循环之下也就造成了LED产业界当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