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灯饰品牌建设 点灯亮全镇
发布时间:2014-6-3 消息来源:天琢照明
导读:古镇虽被称为中国灯都,但跟其他产区相比,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土地紧张影响了照明行业的发展,“垃圾货”盛行抹黑了灯都的光环,缺少领头羊,使它的发展处于混乱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在拥有众多商业机会的同时,古镇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更多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威胁。
古镇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灯都,古镇灯饰经过30载的变迁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小有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集群的典范。从提灯走天下的行商,到注重灯饰设计的艺术之都,从规模不断扩大的节能照明和LED照明的品牌崛起,灯都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渐让许多行业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古镇虽被称为中国灯都,但跟其他产区相比,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这批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竞争力薄弱,经营观念陈旧,经营方式落后,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历史篇财富是灵感的宠儿,而产业集群则是无数“精华”的汇集。古镇灯饰业的崛起无疑是产业集群发展从偶然走上必然的结果。这是一个用头脑掘金的年代,古镇灯饰产业能有今天的辉煌,竟源自一个业务员的偶然尝试。
点灯亮全镇
80年代初,古镇家用电器厂的供销员们在差旅中发现了人们对台灯的需求,于是便率先在镇内设计出以一根电线、一条弯管、一个灯泡和灯座构成的简易台灯,投放市场后一炮打响。另一家镇属企业———古镇机砖四厂看到这种态势,马上将企业转制为异型灯具厂,生产环形小灯管和台灯。于是这两家镇办企业一先一后拉开了古镇灯饰生产的帷幕。80年代中期,是灯饰业崛起阶段,古镇在资金、用地和政策上给予最大的优惠的同时,还主动将集体企业撤出灯饰业,不与民争利,使古镇一批有胆识的人纷纷兴办企业和弃农从工,许多企业开始自购机械设备,自产灯饰配件,掀起了灯饰的第一轮制造热。提灯走天涯当第一批从事灯饰生产的企业主,怀里揣着灯具样图走南闯北、以销定产的时候,心里并不敢奢望能有今天的局面,市场的需求激起了他们不断扩大生产的欲望。
进入90年代,精明的古镇人紧扣房地产热、家庭装修热、基础设施建设热以及外商投资办厂热等市场经济的脉搏,大办灯具厂及灯具配件厂。在吸收国内外流行灯饰产品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消费特点,不断开发和完善灯饰产品的花式品种及工艺质量,并对生产方式和产品布局进行改革调整,告别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实行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加工生产到市场开拓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格局。不少企业还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扩产增资等方式组建股份公司、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经营。到90年代中期,古镇灯饰产品终于成为灯饰市场的龙头老大,便有了“灯饰潮流看京沪,京沪灯饰看古镇”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