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法出台 LED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4-6-4 消息来源:天琢照明
导读:违法成本过低,守法成本太高,很多企业为了利润,宁愿违法也不守法。而此次新修订的环保法,对环境保护重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环境标准、环境检测、排污收费等。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环保部发布的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的名单中,共有88家企业被处以总计613万余元罚款。通过计算可以看到,613万元的罚款平均到每家企业还不到7万元。与企业每年所赚到的高额利润相比,区区7万元的罚款只不过是给很多企业“抓了下痒痒”。违法成本过低,守法成本太高,很多企业为了利润,宁愿违法也不守法。而此次新修订的环保法,对环境保护重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如环境标准、环境检测、排污收费等。据了解,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相关监察部门将对其采取按日计罚。按天累计,增加1天是1万元,50天就是50万,罚款无上限。这种处罚程度的严苛是前所未有的,如此高额的罚单必将让违法企业付出代价。
LED照明行业节能灯是否真正环保,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在关心的问题。高质量的LED照明产品具备一定的环保标准,但是如果是劣质低价LED既不环保也不节能。采用劣质元器件是生产LED劣质产品的惯用伎俩。这些元器件有些是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有些干脆就是不良品,还有些是从电子垃圾上拆卸下来的,其使用寿命短,坏损率高,光效不达标,安全隐患让人担忧,烧灯、爆炸、起火事故时有发生。
据了解,市场竞争发展到极致,最终表现就是价格战。价格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打的价格战,不打就活不下去。还有一种是为了扩张或垄断市场而打的价格战。两者之间本质完全是不同的。损害消费者为代价的价格战属于恶性的价格战。价格战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那么行为最终会影响整个行业。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定会让消费者反感,甚至远离。
LED产品作为新一代节能环保光源产品,已经日益主流化,竞争激烈也是必然的。并非所有LED产品都节能环保,符合品质标准的LED才有环保的效果。劣质低价LED产品严重浪费社会资源,需要加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