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LED照明市场的“新大陆”(三)
发布时间:2014-10-15 消息来源:天琢照明
同时,即使切入国际大牌供应链,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也不多。如果将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生态比作食物链的话,国内三资企业虽然不是食物链顶端,但也是“食肉动物”,他们占据着我国对欧、美、日出口的绝大部分利润。
据统计分析,2014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企业中三资企业为4308家,出口额占比50%;对欧盟出口中的11.5%的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到21.3%的份额;而日本市场,几家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占到2014年上半年我国对日出口额的62%。如果加上三星和强凌,则占到7成左右,日本市场对于国内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连“喝汤”的机会都很少。与西方传统市场不同,新兴市场国家本土产业的不成熟为我国LED企业深入腹地,立稳脚跟提供了机会。
相较于欧美市场来看,小品牌和白牌产品在新兴市场的比重很高。据分析数据表明,2014年前6个月,我国对俄出口中“未标明品牌”和标明为“无品牌”的产品出口额比重达到93%。东南亚2014年上半年的这两类产品的占比达到80%。而同期,欧、美、日的“无品牌”产品占比约为40%~50%。这就意味着,我国LED照明领域的中小民营企业占据了这个市场的主流,成为绝对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国对金砖国家、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LED照明产品的品牌排名也与欧、美、日不同。一是代工品牌如GAUSS、IKEA、PHILIPS、OSRAM等出口比重远低于传统市场,而我国企业的自主品牌开始浮出,在印度、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国家等市场也开始被接受。二是我国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价格居中,性能相当,相对较有竞争力。以球泡灯和管灯为例,国产品牌的出口均价低于“PHILIPS”、“OSRAM”、“SYLVANIA”等贴牌产品,但却高于当地市场品牌(如BRILIA)代工的FOB价格。因此,在对新兴市场的竞争中能占据较为主动的地位。而同期,我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集中度也相对较低,出口主体中三资企业较少,但贸易、中介公司较多,因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新兴市场相对于传统市场存在较大机遇。
四、新兴市场起背后的故事
根据分析,新兴市场的兴起并非偶然,具有其独特的背景。
一是受全球经济发展节奏的影响。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后续的欧债危机影响深远,使得传统西方强国的经济下滑,市场萎缩,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而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却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对LED照明需求也随着经济增长迅猛增长。
以俄罗斯为例,据俄罗斯联邦驻中国商务代表处代表格鲁杰夫透露的数据,2013年,俄罗斯LED产业的增长率达到250%,而LED在照明市场的渗透率达到10%,LED灯泡的销售量达10亿个,销售额为400亿卢布,2016年的渗透率预计将提高到35%。俄罗斯LED行业50%以上是进口产品,中国是其第一大供应商,中国LED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占比超过40%,意味着未来4年俄罗斯为中国LED出口厂家提供至少720亿卢布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