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饰卖场七“困”大揭秘(一)
发布时间:2014-11-4 消息来源:天琢照明
导读:灯具卖场是灯饰照明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在某种意义上充当着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作用,也是行业兴衰的指南针。面对着灯饰照明这一块诱人的蛋糕,近几年,不少投资商纷纷投资建设灯饰卖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转变,传统灯具卖场身处市场最前端,最先感知市场冷暖的变化,面对大型卖场不断涌现,不少灯饰卖场在竞争中黯然淘汰出局。
在走访华东市场的灯饰卖场时,大部分经销商反馈,今年很多客户突然就不见了。这突然而来的变化背后发生了什么?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楼市下行、互联网电商的冲击掠夺了一部分客户外,跨界整合的服务商也插了一脚进来。
1、遍地开花,卖场出头难上难
以国内最大的灯饰市场集散地——古镇为例,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古镇在十几年间建立的灯具卖场和灯饰配件城大大小小约有四五十家,更遑论受古镇商圈辐射的江门外海、中山小榄等地的灯具卖场。国内灯饰卖场也因此以数量“多”而著称。
卖场的扩张反过来导致商家的盲目“跟风”,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跟随卖场不断开新店,希望占得先机。一边是拼命的扩张,一边是销量的下滑,经销商在卖场谋生也很困难。同时,灯具卖场想在急速扩张中独占鳌头又谈何容易。
谢海常告诉笔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其次就是灯饰卖场各自为战,青岛目前就是这种情况,其实城市的发展急需一个大型的有代表性的灯具卖场,但是灯饰卖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不同步的,这对于灯饰卖场与城市本身来说,都没好处。所以卖场想在这种局面下出头,当然是难上难的。
2、硬件受制,等死还是突破?
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约有65%的灯具卖场是多年以前的老厂房、老建筑改建而成,它们外观、造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比如停车位不足,下雨时卖场周围积水满地等,而内部装潢布局的不合理也给消费者购物带来了很大的时间、体力消耗。
与此同时,在那些时尚摩登的新秀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完全丧失了竞争优势,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地位。久而久之,造成商户的流失。然而,卖场如果想提升竞争力,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成本对硬件改造、装修,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造成卖场运营成本的大幅度提升。紧随而至的是,卖场将以上涨10-30%左右的租金来平衡赢差。
对于此种旧灯饰卖场,是积极寻求突破,装修改造还是坚持自我风格,肖小鸿告诉笔者:这种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动,我建议保持不变,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盲目的变动反而会加剧死亡的速度。